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期刊荣誉
期刊视频
编委
编委名单
期刊在线
优先出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虚拟专辑
专栏专稿
投稿服务
投稿须知
来稿要求
稿件模板
下载中心
审稿流程
订阅服务
期刊订阅
广告
理事会
学术资讯
微课在线
道德声明
联系我们
最新刊期
2020
年
第
6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磁浮技术专栏
磁浮设备端口的雷电耦合规律研究
梁建英,肖石,姜付杰
2020(6): 1-5.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001
摘要:与传统轮轨列车相比,磁浮列车由于没有接触网防护,更易受到雷击,严重时会造成车载设备损坏,影响列车行驶安全。为了分析雷电对磁浮列车的间接效应,建立了磁浮列车三维模型,采用CST仿真软件的传输线矩阵法研究雷击情况下磁浮列车内部线缆的耦合规律。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线缆有不同的耦合特性,屏蔽电缆和非屏蔽电缆上的感应电流具有明显差异;随着磁浮列车内部非屏蔽线缆与车体底部距离的增大,线缆长度的增大,非屏蔽电缆感应电流呈现增大的趋势。该方法可有效地模拟磁浮列车遭受雷击后引起的线缆耦合间接效应,为进一步研究磁浮列车雷电间接效应防护技术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磁浮列车;传输线矩阵法;间接效应;线缆耦合;数值仿真
471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3122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高速磁浮系统噪声排放评估及应对措施
丁叁叁,葛剑敏,郭建强,赵艳菊,付善强
2020(6): 6-9.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002
摘要:当高速磁浮车辆运行速度达到600 km/h(持续运行550 km/h)时,运行过程中的辐射噪声对沿线的环境噪声影响较大。在磁浮车辆设计阶段根据已有噪声数据推导得出更高速噪声源强,并按照《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噪声振动源强取值和治理原则指导意见(2010年修订稿)》(铁计〔2010〕44号)规定的模式预测法,对沿线的环境噪声进行预测和评估;针对环境噪声超标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和计算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增加声屏障和对车辆进行气动优化,可有效降低磁浮系统辐射噪声对沿线声环境的影响,保证沿线噪声满足铁路边界噪声和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关键词:高速磁浮;噪声排放;环境噪声;控制措施
423
|
1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3109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换步方法对高速磁浮列车牵引特性的影响分析
吴冬华,王云飞,张志强
2020(6): 10-14.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003
摘要:常导磁浮列车采用长定子直线电机驱动方式,定子沿轨道铺设,因此采用换步方法对直线电机分段供电以降低能耗,保证电机端电压。文章研究高速磁浮长定子直线同步电机换步方式,对比两步法和三步法换步特性对磁浮车辆牵引特性及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2种换步方式的适用工况,通过仿真证明了两步法可用于匀速路段以减少设备投资,三步法性能优于两步法,可保证牵引能力。
关键词:高速磁浮列车;换步方法;长定子直线电机;两步法;三步法;仿真
452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3097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速度600 km/h单列磁浮列车通过隧道时压力载荷特征研究
张志超,杜健,杜俊涛,梅元贵
2020(6): 15-19.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004
摘要:列车由明线高速行驶突入隧道的瞬间,列车周围的空气流动空间骤然变小,车头前方的空气受到压缩压力急剧升高,形成初始压缩波,并以当地声速向隧道出口端传播。当列车尾部进入隧道时,由于列车尾部占据的空间得以释放,空气压力突然降低,形成膨胀波。压缩波与膨胀波传播到隧道端口被反射为具有相反性质的波,两者相互叠加,导致隧道内产生剧烈的压力波动。文章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和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方法对速度600 km/h单列磁浮列车通过隧道时压力波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隧道内压力变化形成原理的分析,揭示了隧道内气动载荷的变化特性,以及车体表面压力幅值和隧道长度、列车速度、阻塞比之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高速磁浮列车通过隧道时洞内和车体气动载荷设计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高速磁浮列车;隧道;压力波;压力载荷;一维流动模型;特征线法
417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3083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基于正态分布叠加原理的高速磁浮线路不平顺预测方法
梁鑫,丁叁叁,黄超,虞大联
2020(6): 20-24.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005
摘要:为实现高速磁浮线路不平顺准确预测,结合高速磁浮线路结构组成和技术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正态分布叠加原理的高速磁浮线路不平顺拟合方法。以线路轨道特征长度(l=l 032 mm)为基准,分析特征长度l、导向基础长度3l以及桥梁1/2倍跨距、1倍跨距以及2倍跨距处的节点偏差特征,采用线性插值方法拟合其他非节点处的偏差,通过偏差叠加方式获得线路时域不平顺数据。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可知,高速磁浮线路不平顺具有明显周期性,特别是垂向不平顺具有与桥梁一阶垂弯一致的周期频率;在短波(λ<5 m)范围内高速磁浮谱高于传统轮轨谱,在中长波范围内高速磁浮谱介于中国高速无砟谱与德国低干扰谱之间。该不平顺的预测方法对已知建设规范的线路谱预测具有普通适用性。
关键词:高速磁浮;线路不平顺;正态分布叠加;随机过程;预测方法
411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3071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高速磁浮无线通信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
田恺,晏锐,万鹏
2020(6): 25-29.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006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磁浮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关注上海磁浮专线、日本山梨试验线、美国超级高铁竞赛的通信技术方案;根据高速磁浮行车特点,分析了磁浮无线通信的发展定位、业务需求、技术特征问题;结合主流通信技术,分析了磁浮无线通信关键技术难点,并论述了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轨道交通;高速磁浮;低真空管道;无线通信;5G通信;高速铁路
414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3059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高速磁浮单车模型与列车模型动力学性能仿真对比
刘鹏飞,罗林涛,闫一凡,齐洪峰,高昊
2020(6): 30-37.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007
摘要:以高速磁浮列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单车与列车多体动力学模型,设置了不同速度下的直线和平面曲线的线路考核工况,研究了磁浮单车模型和列车模型在高速走行条件下的动力学性能,从悬浮与导向能力、振动水平等角度对建模方法带来的动力学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车间动态耦合作用主要影响着车辆的悬浮性能;在直线线路上,列车模型计算的悬浮力和悬浮间隙相比于单车模型最大增幅分别可达5 kN和0.4 mm;在曲线运行条件下,列车模型悬浮力与车体垂向加速度相比于单车模型分别增大了约5 kN和 0.09 m/s
2
;不同建模方式对磁浮车辆的横向动力作用及振动水平影响较小。
关键词:磁浮列车;动力学性能;曲线通过;仿真分析
403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3045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低真空管道高速磁浮铁路桥梁结构关键技术的探讨
赵大亮,刘书斌,王冰
2020(6): 38-41.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008
摘要:真空管道高速交通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运输系统,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和行业重点发展方向。以目前国内外文献主要围绕的真空管道压力、阻塞比、气动阻力、磁浮体系和车体等方面行业现状的研究为基础,结合中低速、高速磁浮设计规范及设计理念,对桥梁结构影响较大的管道结构、管道材料、温度荷载、疲劳荷载等低真空管道高速磁浮铁路桥梁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低真空管道;高速磁浮铁路;桥梁结构;真空管道运输系统;高速列车
260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3034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广深港高速磁浮铁路客流预测的实践与探索
覃松涛,周厚文,明小松
2020(6): 42-46.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009
摘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广深港高速磁浮铁路为例,对速度为600 km/h的高速磁浮铁路客流预测进行实践与探索。通过大数据方法,深入剖析大湾区及沿线客流的出行特征,建立基于“四阶段法”的粤港澳大湾区需求预测模型,预测广深港高速磁浮项目客流指标,为项目推进提供客流数据支撑。
关键词:高速磁浮;客流预测;大数据;粤港澳大湾区
404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3024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高速磁浮列车涡流制动力仿真分析
王明星,陈萍,杨昌锋,袁文琦,杨磊,朱洪庆,董振威
2020(6): 47-50.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010
摘要: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建立涡流制动力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影响涡流制动力的因素,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对德国TR08高速磁浮列车涡流制动器在8 mm, 11 mm, 15 mm, 19 mm气隙下的切向制动力和法向吸力进行计算。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相符,并且满足列车对安全制动减速度的要求。
关键词:高速磁浮;涡流制动;数学模型;仿真;高速列车;有限元方法
426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3006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中速磁浮列车双线隧道初始压缩波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任魁山,李奎,蒋尧,潘发兴,梅元贵
2020(6): 51-55.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011
摘要:磁浮列车以一定速度驶入隧道时会产生初始压缩波,该压缩波会以当地声速向着隧道出口方向传播,并在隧道出口处向周围辐射出去形成微气压波,微气压波足够大时会产生音爆声,从而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而洞口微气压波与初始压缩波紧密相关。文章基于三维可压缩非定常湍流流动雷诺平均N-S方程和SST K-ω 两方程湍流流动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方法和重叠网格技术,数值模拟研究了磁浮列车进入隧道引起的空气流动和初始压缩波的问题。研究表明,在列车进入隧道过程中初始压缩波形成初期具有三维特性,在传播一定距离后脱离车体影响变成一维平面波;其次,在同一高度下,越接近车体压缩波变化越大,靠近车体一侧离地面越近压缩波变化也越大,而远离车体一侧初始压缩波变化基本一致;初始压缩波的压力梯度最大值与列车速度的3次方近似成正比。
关键词:中速磁浮列车;隧道;初始压缩波;数值模拟
369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2993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常导高速磁浮铁路运营场景分析探讨
陈光
2020(6): 56-60.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012
摘要:运营场景是一项工程建设的基础和导向,主要体现运营的理念与需求,反应系统中各设备的功能和岗位设置的依据以及系统之间的联动关系。为了更合理、高效、全面地设计和建设常导高速磁浮铁路工程,需对运营场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通过对比常导高速磁浮系统架构与轮轨交通系统架构之间的差异、控车模式的差异和线路条件的差异,在充分吸收和借用现有的轮轨交通、上海常导高速磁浮示范线的运营模式和运营场景的基础上,结合长大干线的运营需求,提出了常导高速磁浮铁路运营场景的架构,对常导高速磁浮线路后续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运营场景;常导高速磁浮铁路;轮轨交通;控车模式;线路条件
301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2984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高速磁浮无线通信系统仿真平台开发
田毅,栾瑾,王晓红,刘先恺,侯圣杰
2020(6): 61-64.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013
摘要:为满足模拟高速磁浮系统实现车载和分区运行控制系统大容量无线通信的需求,采用C++语言建立了高速磁浮无线通信系统仿真平台。该平台根据高速磁浮特有的无线通信方式和数据格式,进行了架构设计、UI设计和控制程序实现,最终使得通信延时小于4 ms,并且具有节点可配置等功能,为研究高速磁浮无线通信系统对磁浮车辆运行安全的影响建立了基础。
关键词:高速磁浮;无线通信;仿真平台;通信延时
427
|
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2972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凸型Halbach阵列在永磁电动悬浮系统中的应用
张修璐,张敏,马卫华
2020(6): 65-69.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014
摘要:针对传统矩形永磁Halbach阵列应用于电动悬浮系统时存在浮阻比不足的问题,采用一种磁场分布更合理的凸型Halbach阵列对此进行改善。首先对悬浮系统力学特性进行理论解析,分析磁场分布对系统浮阻比的影响;其次比较凸型和矩形2种不同Halbach阵列磁场水平分量和竖直分量分布情况,根据凸型阵列磁场分布特点结合理论分析结果得出其能够优化浮阻比的原因;最后将凸型Halbach阵列应用于电动悬浮系统,并采用仿真计算的方法验证其浮阻比优化效果。结果表明,与传统矩形结构永磁体组成的Halbach阵列相比,凸形结构永磁体可以改善Halbach阵列的磁场,使其分布更加合理,应用于电动悬浮系统时可有效提高系统浮阻比。研究结论可用于永磁电动磁浮列车等系统运行性能的优化,提高永磁电动悬浮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适用性。
关键词:电动悬浮系统;磁场分布;凸型Halbach阵列;矩形永磁Halbach阵列;浮阻比;仿真
353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2960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磁浮列车牵引变流器双面冷却热管散热器的性能研究
王雄,吴智勇,宋郭蒙,黄南,王洪峰
2020(6): 70-74.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015
摘要:针对传统热管散热器结构无法满足磁浮列车牵引变流器散热要求的现状,提出一种适用高热流密度的双面冷却热管散热器。通过应用数值仿真和试验测试的研究方法,将双面冷却热管散热器与体积相同的TM36型材散热器和CRH2高速动车组用热管散热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风量和功率下,双面冷却热管散热器相对于体积相近的TM36型材散热器的散热效率提升32%,风阻降低35%,与CRH2高速动车组用热管散热器性能基本一致,但可节约成本和空间达50%以上。
关键词:磁浮列车;热管散热器;双面冷却;数值仿真;IGBT
379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2947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中低速小型磁浮系统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章致,宗凌潇,任忠华
2020(6): 75-79.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016
摘要:为适应高峰小时单向断面客流在1万人及以下的应用场景,研究了一种新型的磁浮交通装备,通过对现行中低速磁浮技术模式的系统小型化、设备轻量化和系统结构优化设计,降低了工程造价,提升了车辆性能,丰富了磁浮交通的产品类型,实现了磁浮交通序列对速度100 km/h以下应用场景的覆盖。
关键词:中低速磁浮;小型化;轻型化;系统设计;城市轨道交通
446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2935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基于乘客压力舒适性的中低速磁浮交通单线隧道净空面积研究
王超,蒋尧,李奎,梅元贵
2020(6): 80-84.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017
摘要:列车快速通过隧道会引起剧烈的压力波现象,带来乘客耳感不适问题。为减缓剧烈的压力波和保证乘客舒适性,需要合理确定隧道净空面积。文章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模拟隧道压力波,研究中低速磁浮列车在通过单线隧道过程中车内每3 s压力变化的基本特征,得出了列车速度、阻塞比、隧道长度和车体气密性对车内每3 s压力变化影响的基本特性。根据国内铁路压力舒适性标准,提出了不同车体气密性下的单线磁浮交通隧道净空面积建议值,可为拟建的中低速磁浮线路隧道净空面积比选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中低速磁浮列车;单线隧道;压力波;一维流动模型;特征线法
403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2922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基于多维泰勒网优化控制的悬浮控制方法研究
朱琳,蒋毅,佟来生,张文跃
2020(6): 85-87.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018
摘要:针对磁浮列车悬浮系统具有较强的非线性特性和传统的PID控制律控制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维泰勒网(MTN)优化控制的悬浮系统非线性控制律,并进行了仿真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PID控制律,基于MTN优化的控制律对悬浮系统的控制效果具有更好的抗间隙和抗负载扰动能力。
关键词:磁浮列车;悬浮控制;多维泰勒网;非线性;PID控制律
372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2910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新型四模块中低速磁浮车辆直线段运行稳定性研究
洪远卓,罗华军,佟来生,高锋,张文跃,郭庆升
2020(6): 88-92.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019
摘要:利用SIMPACK动力学软件对四模块空簧中置型磁浮车辆的运行稳定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磁浮车辆在直线运行工况中,当运行速度超过某一临界速度时,悬浮架会出现横向失稳。进一步分析表明,悬浮架的横向失稳与车重和轨道不平顺有关,与悬浮控制无关;在相邻两悬浮架端部增加球关节后,可以有效改善空簧中置型磁浮车辆在低速区间(小于130 km/h)的运行平稳性;在位于固定滑台下方的悬浮架两端和车体之间增加横向减振器,且在滑动滑台下方的悬浮架靠外侧一端和车体之间增加横向减振器后,磁浮车辆在全速度区间可以稳定运行。
关键词:四模块磁浮车辆;空簧中置;横向失稳;减振器;仿真;磁浮列车
342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2894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中低速磁浮列车隧道交会时车内外压力波特征探析
陈晖,高柏松,梅元贵
2020(6): 93-96.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020
摘要:磁浮列车在隧道内交会相比于单列车在隧道内运行会产生更大的压力波动,瞬态压力在变化的同时由车外向车内传递,车内外压力波动可能影响司乘人员舒适性并导致车体气动疲劳损伤。文章基于国内磁浮列车相关技术参数,采用一维可压缩不等熵流动模型的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研究了磁浮列车隧道内等速交会时的车内外压力波,确定了在隧道内交会的最不利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在隧道中央等速交会时,车内外压力波动最剧烈。
关键词:中低速磁浮隧道;磁浮列车;交会压力波;一维可压缩不等熵流动模型;特征线法
231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2882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中低速磁浮车地通信综合承载方案研究
别碧勇
2020(6): 97-100.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021
摘要:分析了长沙磁浮快线和北京磁浮S1线的车地通信系统建设方案,以及存在的不足。在深入研究中低速磁浮交通车地通信业务需求和主要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LTE-M的中低速磁浮全综合承载方案,并进一步分析了方案针对不同频率资源和不同速度目标值的适应性,以及抗干扰措施。
关键词:中低速磁浮;车地通信;综合承载;抗干扰;LTE-M;WLAN
359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2872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导向机构对四悬浮架中低速磁浮车辆运行影响研究
李冠军,郭庆升,李茂春,洪远卓
2020(6): 101-105.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022
摘要:为了将车辆的横向载荷均匀地分配到各个悬浮架模块上,目前中低速磁浮车辆均安装有导向机构。由于导向机构空间跨度大、运动范围大、磁浮车辆进出小半径曲线时导向机构承受的载荷较大,进而导致导向机构安装空间和重量较大。因此,研究导向机构对车辆运行的影响,对优化导向结构并进行轻量化设计至关重要。文章介绍了四悬浮架中低速磁浮车辆中导向机构的结构和存在问题,对比分析有无导向机构对车辆运行性能的影响;同时提出了一种导向机构的优化方案,可保证车辆在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减小导向机构载荷。
关键词:中低速磁浮;导向机构;四悬浮架;运行性能;优化设计;城市轨道交通;仿真
365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2857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高速悬浮电磁铁磁轭柔性固定设计研究
李汛保,何云风,李科成,张欣伟
2020(6): 106-109.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113
摘要:当高速磁浮列车的悬浮电磁铁处于悬浮状态时,由于吸力和冲击作用,箱体会产生挠曲变形。为了避免箱体变形过程中由于磁轭和箱体耦合产生内应力,设计了一种柔性固定机构用于固定磁轭。在磁轭两侧设计组合式片弹簧,使磁轭处于预紧状态。当磁轭受冲击发生位移时,组合式片弹簧能使磁轭恢复至初始位置,达到磁轭柔性固定的目的。通过片弹簧设计理论和仿真计算,分析片弹簧不同厚度下的“载荷-位移”关系,弹簧刚度和强度符合设计要求,通过试验证明该设计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关键词:悬浮电磁铁;磁浮列车;片弹簧;柔性固定;弹簧刚度;强度;有限元法;仿真
345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2842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研究开发
一种基于同步采样的机车四象限变流器控制策略研究
陈志博,尚敬,张志学,梅文庆,高剑
2020(6): 110-114.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024
摘要:主要研究了一种基于同步采样的机车四象限变流器控制策略,并对所采用的载波生成方法和同步调制策略进行了介绍,通过MATLAB仿真及线路实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降低机车交流输入电流的谐波含量,提升电流品质。
关键词:四象限变流器;同步采样;同步调制;谐波抑制;电力机车;动车组;仿真
408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2825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移动闭塞在重载铁路上的应用方案研究
李峰
2020(6): 115-119.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115
摘要:通过对重载铁路现有闭塞制式和控车方式的分析,结合目前移动闭塞应用的情况,对重载铁路采用移动闭塞的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从低成本和少冲击的角度,提出既有重载铁路实现移动闭塞的两步走工程实施方案,该方案也适合推广至重载铁路的改造升级。
关键词:重载铁路;重载列车;移动闭塞;自动列车防护;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计算机联锁
423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2815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200 km/h速度铁路客车转向架设计
梁云,贾洪龙,张英春,陈丞,沙迪,吕常秀,王一淞
2020(6): 120-125.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111
摘要:结合200 km/h客车转向架的运用特点,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了详细的选型分析,提出200 km/h客车转向架采用无联系枕梁结构,转向架与车体直接连接的方式。完成并通过了构架强度试验和动力学计算。试验表明,200 km/h客车转向架通过调整悬挂参数可实现160~250 km/h 不同线路条件的运用需求。
关键词:高速列车;转向架;结构设计;仿真
412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2801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城市轨道车辆
悬挂参数对横风下山地城市地铁车辆曲线通过性的影响
朱永祥,张智华,李胜永
2020(6): 126-131.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121
摘要:为了研究悬挂参数对横风下山地城市地铁车辆曲线通过性影响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建立了山地城市B型地铁车辆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讨论了迎风角、加载横风、轨道不平顺、一系横向刚度与二系横向刚度及悬挂间挠度比等参数对横风下车辆曲线通过的影响。结果表明,横风载荷均在迎风角α为90°附近时出现了极大值;一系横向刚度对横风下车辆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比二系横向刚度影响大;一系横向刚度、二系横向刚度和挠度比的增大使得横风下曲线通过更加困难;一系横向刚度k
py
建议为9~11 MN/m,二系横向刚度k
sy
建议为0.2 MN/m。
关键词:山地城市;地铁车辆;横风激扰;一系悬挂;二系悬挂;仿真
332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2789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地铁车辆接地系统研究
郝明远,傅振亮,汪星华,田雪艳,王丽娟
2020(6): 132-136.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110
摘要:接地方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地铁车辆运行性能的好坏,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保护性接地、功能性接地和电磁兼容相关接地的分类和定义。使用电路仿真和电路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拓扑方案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不同拓扑方式对车体回流和EMC性能的影响,并推荐使用具有接地电阻解耦功能的车辆接地方式。在设备级接地方面,比较了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的优缺点,并推荐使用多点接地方式。
关键词:地铁车辆;接地;保护性接地;功能性接地;电磁兼容性;单点接地;多点接地
395
|
2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2774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试验检测
轨道隧道巡检现状及智能检测机器人发展趋势
于子良,黄志辉,杨珏,张文明
2020(6): 137-142.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029
摘要:从轨道交通运维对轨道和隧道巡检需求出发,综合分析了轨道交通巡检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国内外巡检方式的差异。结合当前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机器人等前沿科技发展趋势,提出了机器人智能巡检的发展方向。针对轨道交通特殊的运用环境特征,指出轨道交通巡检机器人的7个关键技术研究方向,最后对轨道交通巡检机器人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智能巡检;巡检机器人;轨道巡检;钢轨;隧道;高速铁路;地铁
535
|
2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2758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智轨列车电动缸转向系统动态性能建模分析与台架试验
肖磊,彭京,张培尧,张生,李振宝,刘小聪,姜万录,刘锴
2020(6): 143-148.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120
摘要:智轨列车以电力驱动,使用液压系统实现转向功能,如果能采用电力驱动的电动缸实现转向功能,将减小转向系统安装空间,并能避免能量在转换过程中的损失,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目前伺服电机不断提高的功重比也为实现这一目标创造了条件。文章建立智轨列车电动缸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电动缸转向系统的仿真模型,对电动缸转向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行仿真;根据智轨列车实际工况搭建了电动缸转向系统动态性能测试试验台,对电动缸转向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行测试,并将仿真数据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对比分析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证明所建数学模型准确性,同时也验证了电动缸转向系统替代液压缸转向系统的可行性。
关键词:智轨列车;转向伺服控制;电动缸;动态性能系统建模;仿真;试验测试
305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2738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低地板车铰接装置力学性能试验设计与研究
彭立群,林达文,王进,罗斌,陈刚
2020(6): 149-154.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6.122
摘要:针对铰接装置力学性能试验的问题,简要介绍了转动铰接装置、固定铰接装置和自由铰接装置的结构与原理,基于工作原理设计了转动铰接装置“垂向+偏摆”、固定铰接装置“垂向+扭转”和自由铰接装置整体拉压3种新型部件试验方案,并与传统方案进行分析比对,重点应用部件试验方案研究了铰接装置的疲劳和极限性能。结果表明,3种新型铰接装置试验方案设计合理,试验工况与车辆运行工况一致,部件试验能准确反映出铰接装置的力学性能、疲劳和极限性能均满足要求,试验结果与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低地板车;铰接装置;试验研究;仿真;城市轨道车辆
355
|
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19478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09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