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期刊荣誉
期刊视频
编委
编委名单
期刊在线
优先出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虚拟专辑
专栏专稿
投稿服务
投稿须知
来稿要求
稿件模板
下载中心
审稿流程
订阅服务
期刊订阅
广告
理事会
学术资讯
微课在线
道德声明
联系我们
最新刊期
2020
年
第
1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功率半导体技术
轨道交通用功率半导体器件应用技术的研究
漆宇,窦泽春,丁荣军
2020(1): 1-8.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001
摘要:大功率变流技术发展的核心在于功率半导体技术,传统硅基功率半导体器件不断迭代优化以及新型宽禁带材料半导体器件逐渐成熟,持续为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贡献“源动力”。文章围绕功率半导体芯片技术,系统性地分析了模块封装、组件集成、冷却散热和电磁兼容等变流应用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功率半导体器件应用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是促进轨道交通牵引装备朝着更大功率密度、更高能量转换效率和更高可靠性等方向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变流技术;功率半导体;轨道交通;芯片技术;模块封装;冷却散热;电磁兼容
1531
|
4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1128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轨道交通用IGBT器件寿命预测技术综述
王彬,曹琳
2020(1): 9-12.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002
摘要:随着中国轨道交通车辆陆续进入高级修阶段,IGBT器件寿命预测技术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科学的寿命评估方法是实现IGBT变流器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文章针对轨道交通的应用,介绍了IGBT器件失效机理、寿命预测模型及计算流程;通过概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归纳了目前IGBT器件寿命预测面临的难题,分析了通过采用智能化驱动、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状态检测等技术来提高IGBT器件寿命预测的准确性。
关键词:轨道交通;IGBT器件;寿命预测;仿真
483
|
1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1119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机车IGBT模块应用失效研究
刘敏安,向华,徐丽宾,马瑶
2020(1): 13-17,27.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101
摘要:针对机车IGBT模块应用失效后发生炸损,造成失效原因很难查找的问题,分析IGBT模块在应用工况下的开关状态,得出5种失效模式类型。结合厂内和现场失效模式分布统计,对5种失效模式和早期失效以及应用过程中引起的失效进行原因分析,最后从应用和器件2个维度针对性提出设计改进意见。
关键词:机车;IGBT;开关状态;失效模式
434
|
2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1108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IGBT模块与散热器接触界面气隙对散热的影响研究
杨闳盛,宋郭蒙,王雄
2020(1): 18-21,33.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004
摘要:IGBT模块与散热器接触界面使用导热硅脂来降低接触热阻,在轨道交通领域,由于运行环境的频繁振动和温度循环,使硅脂可能发生挥发、流失或干涸,从而在接触界面产生气隙,使传热条件恶化。文章通过数值仿真以及热性能试验2种方法,研究界面气隙对IGBT模块结温和壳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硅脂气隙产生的初期,气隙对IGBT结温的影响较小;随着气隙扩大,则会使结温明显升高,导致IGBT模块寿命降低,甚至使IGBT模块迅速损坏。
关键词:IGBT模块;散热器;气隙;IGBT壳温;IGBT结温;数值仿真
445
|
1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1095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基于高效扰流技术的IGBT双面冷却散热器性能优化研究
宋郭蒙,王雄,王幸智,黄南,吴智勇
2020(1): 22-27.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005
摘要:基于数值仿真和试验研究方法,对用于轨道交通变流器的液冷散热器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和优化设计,并将结果与HX
D
1C机车、HX
D
2B机车当前使用的散热器对比。结果表明,通过使用高效扰流技术和4组并联的流道结构,提升了散热器换热能力并降低了流阻,使散热器台面温升比HX
D
2B和HX
D
1C机车使用的散热器分别降低37%和14.1%,流阻分别降低36.9%和22.3%;通过使用对称的双面冷却结构,使IGBT安装面的均温性得到提升,并使其占用空间比单面平铺安装减少26%。
关键词:扰流子;IGBT;双面冷却散热器;温升;流阻;均温性;数值仿真
582
|
1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1080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基于SiC MOSFET的牵引逆变器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研究
杨涛,窦泽春,朱武,胡亮,王幸智,杨德勇
2020(1): 28-33.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006
摘要:阐述了SiC器件和Si器件的开关特性和能耗对比;根据轨道交通牵引工况计算比较了SiC器件和Si器件的功率损耗;针对高开关频率应用,进行了包括温升、噪声、损耗、效率等一系列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SiC MOSFET的牵引逆变器可以有效降低电机的谐波损耗,实现牵引系统节能降耗,并降低中低速段的电机噪声。
关键词:SiC MOSFET;逆变器;功率损耗;噪声;效率
679
|
1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1066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3 300 V全SiC MOSFET功率器件开关特性研究
孙康康,陈燕平,忻兰苑,王晓年,余开庆,胡长风
2020(1): 34-37,48.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007
摘要:为更好地发挥全SiC器件的开关速度快、损耗低等优势,研究了某款3 300 V全SiC MOSFET器件的开关特性。首先,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开关变化过程,并给出了可量化的计算方法;其次,从驱动电阻、结温、回路杂散电感等方面探寻了开关特性变化的规律;最后,在样机上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文章中所述优化开关特性的方法对全SiC逆变器的工程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3 300 V全SiC MOSFET;开关特性;驱动电阻;结温;杂散电感
593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1052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SiC功率器件在轨道交通行业中的应用
赵炫,蒋栋,刘自程,马颖涛,王江峰
2020(1): 38-44.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100
摘要:为解决轨道交通牵引及辅助系统的轻量化等问题,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如SiC器件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大。SiC材料具有禁带宽度大、击穿场强高、电子饱和漂移速率快等特性,能满足在中大功率、高温、高频条件下工作的应用要求。简述了SiC器件相比传统硅基器件的突出优势及商业化和实验室研发情况,介绍了SiC功率器件在轨道交通行业中的发展现状,同时对其在未来轨道交通装备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SiC;宽禁带半导体;牵引系统;辅助供电系统;轨道交通
387
|
1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1038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4H-SiC MOSFET静态温度特性的仿真分析
曾亮,王翠霞,吴江枫,余有灵,李诚瞻,杜星
2020(1): 45-48.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009
摘要:SiC材料具有较大的禁带宽度、高临界电场、高载流子饱和漂移速度和高热导率等优良特性,能广泛应用在高温、高压、大功率等领域。为探究温度对4H-SiC MOSFET静态特性的影响规律,以指导高温高压环境下4H-SiC MOSFET的设计与制造,文章基于Silvaco平台对高压4H-SiC MOSFET器件进行了仿真建模,获得了其不同温度下的击穿电压、转移特性和输出特性,探究了温度对其击穿电压、阈值电压、饱和漏电流、导通电阻的影响规律。文章最终得到了300 K时击穿电压为4 450 V的SiC MOSFET器件元胞结构模型,验证了其静态特性及参数受温度影响较明显,该影响规律符合SiC MOSFET的静态特性理论。
关键词:4H-SiC MOSFET;碳化硅;静态特性;温度特性;器件仿真
460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1023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基于SiC MOSFET非线性电容C
GD
的Matlab电路仿真模型
杜星,王翠霞,余有灵,吴江枫,刘坤,李思思
2020(1): 49-52,73.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010
摘要:基于Matlab和Simulink,提出了一种针对非线性器件的建模方法。以CREE公司的型号为C2M0080120D的SiC MOSFET为例,对其非线性电容C
GD
进行等效电路建模,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使原本在Simulink中不易实现的功率器件的非线性电容特性得以表征,将该模型的特性与datasheet进行对比,模型精度达到97.44%,证明了该模型的准确性。
关键词:MATLAB;Simulink;SiC MOSFET;非线性器件;等效电路模型;曲线拟合;仿真模型;建模
831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1005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机车自动驾驶技术
机车自动驾驶系统人机交互设计与应用
周文伟,朱龙,赵云伟,陈佳晖,王佳
2020(1): 53-57,64.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011
摘要:主要介绍如何首次实现国产化HX
D
1机车自动驾驶系统人机交互界面,达到自动驾驶系统与驾驶员沟通的目的。提出了自动驾驶信息显示的具体实现方式,按照功能划分区域显示不同内容,通过颜色搭配和语音技术与驾驶员交互,消除了自动驾驶系统运行过程中人机交互障碍,保证了列车的平稳安全运行。
关键词:自动驾驶系统;人机交互;显示技术;HX
D
1机车
643
|
1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0993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重载列车自动驾驶纵向动力学仿真技术研究
宁侨,李铁兵,霍晟,杨宜萍,朱保林
2020(1): 58-64.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012
摘要:为了保障列车自动驾驶的平稳性,需要充分考虑列车多质点的纵向冲击力问题。文章研究了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相关内容,主要包含对重载列车多质点模型、空气制动模型和车钩缓冲器模型的建模和仿真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面向列车自动驾驶的纵向动力学仿真软件。与实际运行的线路数据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软件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列车实际运行工况,对重载列车自动驾驶平稳操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重载列车;自动驾驶;纵向动力学;仿真软件;建模
621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0980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机车自动驾驶系统安全导向策略研究
茹锡勇,刘振华,肖家博,杜建业,李凯
2020(1): 65-68,84.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013
摘要:介绍故障安全下的导向思路,通过定性分析,将故障安全进行分级控制,首次将导向安全策略分为SOL 1-4级,分析故障下如何将控制接管权移交给驾驶员的方法,针对机车各种故障进行必要正确的导向安全防护控制,根据故障内容和状况将列车导向人工接管、减速或停车。试验表明,机车自动驾驶系统达到了控制列车安全与平稳运行的目的。
关键词:HX
D
1机车;自动驾驶系统;故障导向安全;安全等级;分级控制
649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0966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HX
D
1型机车自动驾驶系统设计与应用
肖勇,朱龙,吴军,王鑫,周结良,刘永新
2020(1): 69-73.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014
摘要:主要介绍HX
D
1型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自动驾驶系统方案设计与应用情况,以机车改动最小、成本最低为原则,通过加装自动驾驶系统设备、通信及供电线缆实现自动驾驶功能。通过机车自动系统的成功运用,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杜绝了人为失误因素,提升了机车操纵水平和操纵一致性。
关键词:HX
D
1型机车;自动驾驶系统;货运列车
616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0953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机车自动驾驶系统模式切换策略研究
蔡永辉,张朋刚,宁侨,刘烨轩,尚霜霜
2020(1): 74-78.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015
摘要:受铁路基础装备技术和国内复杂运用环境限制,机车自动驾驶系统仍需在有人值守的情况下工作,所以应有完善的自动驾驶系统模式切换策略来界定值守人员和自动驾驶的权限边界。以机车运行安全为原则,基于列车纵向动力学分析动态切换时列车的平稳性,阐述了机车自动驾驶系统的模式切换策略,该策略已经运用于机车自动驾驶实际应用中。大量实践案例证明,提出的机车自动驾驶模式切换策略能够有效保证机车控制权模式切换过程中列车的安全、平稳运行,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关键词:HX
D
1机车;人工驾驶;自动驾驶系统;运用策略;模式切换
589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0939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研究开发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LSLSM位置辨识研究
梅文庆,南永辉,廖武,文宇良,赵岸峰
2020(1): 79-84.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016
摘要:基于长定子直线同步电机(LSLSM)的磁浮列车在中高速运行时,传统的车载位置传感器无法准确获取电机位置信息,并且位置信息易受到干扰,为此提出基于滑模观测器的位置辨识方法。在分析滑模观测器对定子电阻、d轴电感和q轴电感参数敏感性基础上,采用一种基于q轴电感校正的LSLSM位置辨识方法,可提高位置观测精度和系统可靠性。通过数字仿真和磁浮试验线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关键词:高速磁浮;长定子直线同步电机;滑模观测器;位置辨识;定子磁链;仿真
596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0925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评价系统研究
黄硕,吴命利
2020(1): 85-90.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017
摘要:文章充分考虑我国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特性,并结合其设计和运行特点,从供电设备和供电服务2个角度,研究了牵引供变电设备和牵引网供电单元可靠性数据的采集需求以及可靠性指标的计算方法。建立SQL数据库,并开发B/S架构可靠性统计分析软件,使之与管理信息系统或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系统相融合,充分共享信息资源,从而形成我国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基础数据搜集与可靠性评价系统,作为运营维护部门实施基于可靠性维修和可靠性管理的基础依据。
关键词: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定量评估;评价指标;大数据技术;B/S架构;高速铁路
1251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0912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基于微分平坦理论MMC-RPC的PIR控制策略
宋平岗,江志强,周振邦
2020(1): 91-97.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110
摘要:为综合治理牵引供电系统的负序、无功、谐波等电能质量问题,分析V/v变压器左右两侧供电臂上的功率关系,通过转移有功功率、补偿无功功率和分离谐波功率等方式综合治理电能质量问题。同时,在对铁路功率调节器(MMC-RPC)采用准比例谐振控制的基础上引入微分平坦控制理论(FBC)。运用微分平坦理论,在MMC-RPC供电臂上的动态数学模型中选取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作为系统输出量,使其满足微分平坦系统的条件。对微分平坦系统进行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采用比例积分和Quasi-R并联控制,设计出微分平坦控制器。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系统,模拟几种不同的运行工况进行仿真,并与其他控制方式进行对比,所得波形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关键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铁路功率调节器;微分平坦理论;比例积分控制器;准比例谐振控制;仿真
572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0899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新型DC 600 V列车供电系统输出电压振荡解决方案
李鹏
2020(1): 98-101,107.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019
摘要:新一代复兴号动力集中动车组列车供电柜,首次采用二电平PWM整流器输出DC 600 V为客车供电。由于负载前端串联EMI滤波器,在负载投入时供电柜的滤波电感和EMI电容发生振荡,引起输出电压振荡。文章为抑制输出电压振荡,对输出端并联RC吸收电路和滤波电感并联RC两种方案分别进行讨论和验证,通过对主电路结构分析,认为滤波电感并联吸收电阻方案为最优。最后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DC 600 V;列车供电柜;PWM整流器;电压振荡;吸收电阻;动车组;仿真
1209
|
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0888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基于EWT-SVD方法的高速列车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王涛,张兵,孙琦
2020(1): 102-107.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112
摘要:针对高速列车齿轮箱滚动轴承早期故障特征提取困难的情况,提出了基于经验小波变换(Empirical Wavelet Transform,EWT)和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对信号进行EWT变换得到各阶固有模态分量,然后计算各阶固有模态分量的峭度值并选取较大峭度值对应的分量。将选取的分量构造矩阵进行正交化奇异值分解,选择合适的阶数重构信号,最后对重构信号进行Hilbert包络解调分析。分别对仿真信号和滚动轴承发生外环故障进行分析,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滚动轴承故障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结合EWT、峭度系数和SVD的诊断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提取轴承故障信息,从而可以对滚动轴承进行有效诊断。
关键词:EWT;高速列车;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峭度指标;SVD;仿真
1180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0875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基于WATV去噪的冲击特征提取方法在高速列车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杨慧莹,伍川辉,何刘,龙莹
2020(1): 108-111,125.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113
摘要:提取高速列车轴承故障振动信号中的冲击特征,可以有效地对其进行故障诊断。利用“小波-全变差(Wavelet-Total Variation, WATV)”算法能够对信号进行稀疏引导的特点,提出了基于WATV去噪的冲击特征提取方法。该算法针对含噪声冲击特征的提取问题构建了目标优化函数,该函数融合了冲击特征的保真度度量算子以及惩罚因子。利用凸优化理论可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从而增强信号在小波域和时域的稀疏性,使得特征提取结果最优化。通过构造一仿真信号对WATV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高速列车齿轮箱轴承故障诊断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提取出信号中的冲击特征,并且频谱中的故障表征明显,能够有效地应用于高速列车轴承故障诊断中。
关键词:振动信号分析;凸优化问题;特征提取;稀疏表示;轴承;故障诊断;高速列车
518
|
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0861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一种磁浮车辆悬浮架的交叉抗侧滚解耦机构
龚朴
2020(1): 112-116.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022
摘要:抗侧滚解耦机构是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架的关键部件。根据磁浮列车悬浮架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交叉抗侧滚解耦机构,并基于虚拟样机技术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机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性能优于传统抗侧滚解耦机构,完全适应磁浮列车运行要求,解决了抗侧滚和解耦之间的耦合和制约问题。
关键词:中低速磁浮列车;磁浮悬浮架;抗侧滚解耦机构;虚拟样机;建模;仿真
547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0851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CKD
6E
6000型大轴重混合动力调车机车设计
朱延东,任聪,孟玉发,彭长福
2020(1): 117-120,135.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115
摘要:采用平台化技术设计了CKD
6E
6000机车,介绍CKD
6E
6000型混合动力调车机车设计及主要技术参数,阐述了机车在不同模式下的控制策略。试验及运用结果表明,机车牵引性能满足要求,工作环境友好,节油、减排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运用前景。
关键词:CKD
6E
6000;混合动力;调车机车;机车设计
532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0840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转向架构架局部结构优化与轻量化研究
梁昊,米彩盈
2020(1): 121-125.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118
摘要:降低结构的应力集中效应、改变结构几何形状和减小结构几何尺寸是实现转向架焊接构架轻量化和提高疲劳强度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某转向架构架结构为例,基于DVS 1612标准的结构疲劳强度评估方法和规定的焊接接头质量等级,采用对结构高应力集中效应区域进行局部焊接接头优化和局部结构形状优化,将焊接构架抗侧滚扭杆安装座与侧梁下盖板连接焊缝的疲劳强度材料利用度由大于1.773分别降低到0.704和0.871,同时实现了侧梁下盖板、辅助纵梁内外立板板厚的减小以及横梁钢管壁厚的减小,满足疲劳强度的前提下,实现了构架轻量化与局部结构优化的目标。
关键词:转向架;焊接构架;疲劳强度;DVS 1612标准;轻量化;结构局部优化;有限元模型
1221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0827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出口苏丹内燃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的设计
刘军,王永,李廉枫
2020(1): 126-128,148.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116
摘要:针对苏丹用户特殊供电要求,提出了一种以动力车柴油机驱动的辅助发电机,其输出电压经变频变压后为动力车辅助设备和拖车设备提供电源的辅助供电系统,介绍了辅助发电机和交流辅助供电柜的设计选型过程。通过动车组运用表明,该辅助供电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苏丹;内燃动车组;列车供电;辅助供电;辅助发电机
533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0816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焊接转向架构架仿真分析及试验研究
李超,孙晖东,李志永,刘静波,郑伟,杨孟珂
2020(1): 129-131,157.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117
摘要:介绍了新型转向架结构组成和构架材料选择,并依据EN 13749—2011标准相关内容,对新研制转向架构架进行有限元分析和强度试验;利用Hypermesh软件对构架三维模型进行离散化处理,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采用一种新构架试验方法,在疲劳试验台进行静强度试验和疲劳试验;通过在试验过程中施加标定工况和正常运营工况载荷,监控构架和试验工装的状态。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转向架构架主体结构能够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关键词:转向架构架;强度试验;仿真分析;试验方法;标定工况;有限元分析
543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0801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基于双网冗余的CR200J型动力集中动车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陆璐,贾峰,周庆强,宋杨,赵鑫,高磊
2020(1): 132-135.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027
摘要:针对CR200J型动力集中动车组微机网络控制系统的通信要求,提出了基于MVB和以太网双网冗余的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并详述了具体解决方案。从软件、硬件以及双网通信的技术指标入手,通过介绍人机交互界面的功能结构图,重点说明了基于双网冗余的关键界面设计,以及在双网情况下全网子设备的数据显示和处理机制。经过试验验证表明,运用本设计方案的显示屏运行稳定、界面友好、功能完善,满足设计要求,提高了机车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
关键词:动力集中动车组;司机显示屏;MVB通信;以太网通信;冗余;互联互通
619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0786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城市轨道车辆
城际车辆整车空调通风系统的仿真与试验研究
孙术娟,林鑫
2020(1): 136-138,143.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120
摘要:空调通风系统对城际车辆微风速、温湿度等产生重要影响,直接影响乘客的热舒适性。建立某城际车辆客室空调通风系统的三维全流场几何模型,将SIMPLE算法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相结合,采用流量进出口边界,完成整车客室空间全流场仿真计算,通过试验测试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并进一步对客室流场分布、微风速、速度场、温度场等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整车客室空间内的流场及温度场分布整体较均匀,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关键词:城际车辆;空调通风系统;数值仿真;试验测试;流场;仿真模型
321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0775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城轨车辆司机室端部主吸能结构优化设计
刘莉,许喆,高峰
2020(1): 139-143.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121
摘要:为了提高城轨车辆司机室端部主吸能结构的吸能性能,采用仿真分析的方法对底架端梁和吸能结构的板材厚度进行了优化设计。考虑优化部位对吸能量的影响,建立某城轨车辆司机室车与司机室车以相对速度25 km/h的正撞模型,通过碰撞分析计算得到了结构优化前后的吸能量及车体不发生压溃的最大撞击速度。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底架端梁结构的刚度,减小主吸能结构的板材厚度能够满足司机室端部吸能系统的顺序可控变形规律,其吸能性能也得到提升,为主吸能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城轨车辆;碰撞;吸能结构;吸能性能;仿真分析;有限元模型
554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0763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试验检测
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系统设计及应用
贺文,王俊平,张敏,毛慧华,陈天喜
2020(1): 144-148.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030
摘要:接触网作为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的关键设备,其状态好坏直接影响铁路运行安全。为了在运营动车组上装备一套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对接触网运行状态进行全程监控,从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原则、设计方案着手,引入非接触式的图像处理、机器视觉以及红外测温关键技术,完成装置的系统设计,同时通过静态和动态试验验证装置的性能。试验和现场的实际应用反馈表明,装置满足技术条件要求,同时装置对接触网的检测结果能够为接触网检修提供依据。
关键词:动车组;接触网;动态几何参数检测;动态验证;高速铁路;故障定位;运行状态检测装置
517
|
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0748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动车组轴承异音故障诊断与研究
韩俊臣,崔利通,李晓峰,宋春元,战立超
2020(1): 149-153.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031
摘要:根据动车组高级修统计,轴承系统故障问题主要集中在锈蚀和剥离。目前高速动车组轴承故障监测系统有车载轴温监测系统和TADS轨边声学诊断系统2种,对于故障轴承的判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自身的局限性。针对车载轴温监测系统和TADS轨边声学诊断系统均未检测到的某动车组轴承剥离异音问题,借助该动车组既有车载传动系统监控装置进行振动检测,同时在客室内利用便携式设备进行噪声检测,利用FFT, STFT等技术手段对故障频率进行甄别,找到故障激扰源,这是对轴承故障诊断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动车组;轴承;异音;故障诊断;振动测试;噪声测试
576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0734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运用维保
广州地铁车辆关门障碍物检测故障及对策
陈卓群
2020(1): 154-157.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0.01.032
摘要:针对广州地铁7号线车辆正线运营期间车门关门障碍物检测异常启动的故障,介绍车门关门防夹检测原理,深入分析故障原因并实施了相应的整改措施,有效地降低了车门故障率。
关键词:地铁车辆;客室车门;障碍物检测;故障诊断
365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19547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0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