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9 5

      过分相技术

    • 韩乐佳,杨少兵,吴命利
      2019(5): 1-5,14.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001
      摘要:使用电子开关的过分相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传统方式过分相导致的列车降速问题,提高列车通行能力,然而动车组在过分相时产生的暂态过电压不仅会威胁到车顶设备,而且可能会损坏分相设备。文章以某型号动车组构建了详细的主电路模型,包括高压系统及牵引变流器等;针对电子开关过分相的具体方案,设计了采用并联阻容装置预防过电压的技术措施,并针对不同的过分相死区时间开展了研究。仿真分析及实测数据对比表明,详细的动车组主电路模型能更准确地描述过分相的电压和电流暂态过程,暂态过电压幅值与死区时间有直接关系。试验验证了所提并联阻容保护装置用于暂态过电压抑制的有效性。  
      关键词:电子开关;过分相;动车组;过电压抑制;仿真   
      950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5066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 冯文杰,侯鹏飞,周方圆,吴丽然
      2019(5): 6-9,19.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002
      摘要:为提升牵引供电网的供电品质并取消变电所的电分相,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对称补偿的新型同相供电系统。首先介绍了基于三端口四象限变流器的新型同相供电系统的拓扑结构及工作原理,然后针对系统实现负序治理、谐波和无功综合补偿等目标,提出基于单相系统dq变换的三端口四象限变流器协同控制策略;最后根据实测负荷数据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系统仿真模型,验证所提系统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同相供电系统;对称补偿;电能质量;仿真   
      694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5053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 罗文广,何平,张志学,彭赟,胡景瑜,付刚
      2019(5): 10-14.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003
      摘要:地面自动过分相技术已成为提升高速、提高重载铁路运输效率和能力的有效手段,如何发挥地面自动过分相技术优势列车采取的过分相控制策略是关键。文章在分析机械开关地面自动过分相过程中的列车控制过程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匹配适应性较优的列车控制策略,重点阐述了四象限的失电检测算法、逆变器的直流电压控制算法、整体控制逻辑与保护策略等。通过电子开关地面自动过分相机车适应性试验,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实现了列车带电过分相,辅助系统不断电,牵引力和速度基本无损失,并且在分区所无感知过分相。  
      关键词:地面自动过分相;控制策略;交流传动列车;电子开关过分相;接触网;电力机车;动车组   
      795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5036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 吕顺凯
      2019(5): 15-19.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004
      摘要:地面自动过分相装置已在高坡、重载电气化铁路得到了广泛应用,为防止机车带电闯分相区导致接触网损毁,全面保障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线路运输能力,最大程度减小地面自动过分相装置故障影响范围与故障恢复时长,通过多种保护方案对比研究,设计了一种由有源可控电子标签、自动控制断电标和信号灯构成的三重立体保护方案,探讨了保护逻辑并进行了工程应用设计。现场联调模拟试验表明,采用加密匹配技术的电子标签可以实现保护区域安全可控,断电标和信号灯能够有效警示司乘人员检查和确认。  
      关键词:自动过分相;故障保护;电子标签;保护系统;接触网;重载铁路   
      798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5025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研究开发

    • 李国栋,曾京,李晓峰,吕义
      2019(5): 20-24.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005
      摘要:变轨距除了轨距发生改变以外,还可能伴随有钢轨轮廓、轨底坡的变化,变轨距高速动车组对这些变化都要有较好的适应性,不仅稳定性要满足高速运行要求,而且其他动力学性能也要达到优良水平。变轨距转向架由于增设了变轨机构,增加了簧下质量,文章计算分析了变轨距动车组对这些变化的适应性。计算结果表明,变轨距动车组对轨距、钢轨轮廓、轨底坡及簧下质量变化的适应性较好,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变轨距;轮轨匹配;动车组;等效锥度;稳定性;适应性;动力学;高速列车   
      643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5009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 吴潇,丁军君,黄运华,李芾
      2019(5): 25-28.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100
      摘要:为分析机车牵引力对轮轨关系的影响,在SIMPACK多体动力学软件中分别建立了基于60钢轨和60N钢轨的“机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设定了水平轨道和坡道通过曲线的2种工况,分析机车牵引力与轮轨蠕滑关系、最大法向接触应力和RCF损伤系数的关联度。计算结果表明:增加牵引力使轮轨纵向蠕滑率和纵向蠕滑力迅速增加,横向蠕滑力降低,机车在60N钢轨上运行时变化尤为明显;钢轨内侧纵向蠕滑力受牵引力作用方向改变,引起钢轨内侧裂纹方向改变;相比60钢轨,60N钢轨抵抗磨耗的能力较强,但容易产生滚动接触疲劳。  
      关键词:牵引力;蠕滑关系;磨耗数;滚动接触疲劳;轮轨关系;动力学;仿真模型   
      491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4995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 刘彬,肖守讷,杨冰,朱涛,阳光武
      2019(5): 29-33,39.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007
      摘要:为研究附加式吸能装置“载荷-位移”关系曲线的不同形式对轨道列车碰撞动能吸收效果的影响,建立了2列8编组列车一维碰撞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具有相同设计吸能容量的前提下,将吸能装置的载荷-位移关系曲线设计成等梯度多段形式或具有一定正斜率的形式,比将其设计成单一定常型的形式吸收更多的碰撞动能;载荷-位移曲线斜率越大,吸收的能量越多。此外,研究了三节金属翻卷圆管在轴向压缩下的载荷-位移关系,发现在一定设计参数下,载荷-位移关系曲线近乎等梯度的两段形式;同时,圆管的冲程效率为76.5%,达到理论冲程效率(80%)的95%以上,证明三节金属翻卷圆管具有良好的可变形能力和吸能能力。  
      关键词:列车碰撞;吸能装置;载荷-位移关系;能量吸收;三节金属翻卷圆管;有限元模型;仿真   
      1222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4980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 王业泰,王群,鲍江宁,鹿峰凯
      2019(5): 34-39.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008
      摘要:为实现不同类型动车组之间的相互救援及功能优化,对比分析了既有动车组实现回送/救援功能的装置组成、控制原理和存在的不足,基于故障导向安全进行功能优化,设计了集成救援与被救援功能的回送救援转换装置,并优化了车辆控制电路。试验表明,新设计的回送救援转换装置能满足不同类型动车组之间相互救援的功能需求和相关标准,实现了对既有装置的功能集成及设计优化。  
      关键词:动车组;制动系统;救援;备用制动;故障导向安全   
      694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4968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 刘上源,阳光武,肖守讷,杨冰,朱涛
      2019(5): 40-45.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009
      摘要:为保证轨道车辆结构安全性,针对二系悬挂采用空气弹簧的转向架焊接构架,基于JIS标准的疲劳评价方法和Goodman图法,根据EN 13749主要运营工况进行加载,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以构架焊接成型后是否可从外部进行实时监测和检测为评判标准,将侧梁上盖板单边角焊缝分为梁内焊根和梁外焊趾,将侧梁双边角焊缝分为梁内角焊缝和梁外角焊缝分别进行疲劳校核,完成了焊接构架侧梁角焊缝全面的疲劳评估。以是否添加空气弹簧气室压力作为研究变量,依照运动中机械载荷带来的空气弹簧气室压力变化进行气室载荷加载,研究空气弹簧气室压力对构架疲劳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焊缝特征类型中,上盖板单边角焊缝焊根和背面焊接位置角焊缝基于JIS标准疲劳设计未满足疲劳强度要求;侧梁上盖板单边角焊缝受空气弹簧气室压力交变作用影响,焊根部位疲劳安全系数降低7.1%,焊趾部位疲劳安全系数降低29.8%;而侧梁内侧、外侧双边角焊缝受空气弹簧气室压力交变作用影响较小,疲劳安全因子降低仅2%左右。  
      关键词:焊接构架;空气弹簧;疲劳强度;JIS标准;Goodman图;仿真   
      572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4954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 许人杰
      2019(5): 46-49.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010
      摘要:针对机车轴承故障诊断中故障特征提取的难题,将经验小波变换(EWT)引入机车轴承振动信号分析。经验小波通过构造紧支撑自适应滤波器将信号分解为多个固有模态分量,能有效抑制模态混叠。针对轴承振动特征对经验小波变换进行改进,提出了首先利用改进经验小波变换分解机车轴承振动信号,然后以峭度为指标筛选敏感分量,进而对敏感分量进行希尔伯特包络解调提取轴承故障特征的诊断方法。机车运行试验表明,文章所提出的方法划分机车轴承振动信号频带合理,能有效提取轴承故障特征频率,准确诊断各种类型的轴承故障。  
      关键词:经验小波变换;故障诊断;机车;轴承   
      522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4946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 刘寅虎,田春,吴萌岭,鲁进军,翁晶晶
      2019(5): 50-53.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101
      摘要:风阻制动作为一种非黏着制动方式,可在高速条件下为列车提供较大的制动力。为提高风阻制动装置的可靠性,文章对自主设计的高速列车风阻制动装置,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进行了故障树分析,并根据分析得到的故障树最小割集和重要度,对风阻制动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改进后的风阻制动装置单点故障减少,可靠性提高。文章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能为风阻制动装置的开发提供持续优化改进的依据。  
      关键词:风阻制动装置;可靠性优化设计;故障树分析;最小割集;重要度;高速列车   
      554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4931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 宋平岗,谭景辉,周振邦,钟润金
      2019(5): 54-58.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012
      摘要: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Dual Active Bridge,简称DAB)是电力电子变压器取代传统变压器的核心器件,为了提升DAB的动态响应速度,在单移相的基础上,结合两电平PWM模型,提出了一种矢量控制策略。通过将高频变压器高压侧电流变为d-q坐标矢量,对DAB低压侧输出电压和无功电流进行控制。该控制方法可以提升动态响应速度,保证功率平衡并减小损耗。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了DAB矢量控制模型。结果表明,DAB DC-DC变换器在矢量控制策略下,有更快的动态响应速度,对无功电流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双有源桥(DAB);动态响应;矢量控制;仿真验证   
      740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4919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 曹琳,叶娜,李萍,李碧珊,陈宏,王彩琳
      2019(5): 59-62.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4.102
      摘要:IGBT是列车牵引变流器的核心部件,其寿命预测技术是整车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的重要依据。采用半实物仿真方式对CRH5型动车组IGBT电流、电压等参数进行提取,基于这些参数进行与寿命相关的仿真和计算。计算表明:逆变器侧IGBT模块寿命小于脉冲整流器侧IGBT;IGBT的主端子、芯片和DBC焊层会提前出现失效征兆现象。该方法为准确评估轨道交通用IGBT模块寿命预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半实物仿真;CRH5;动车组;IGBT模块;寿命预测;轨道交通   
      464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4902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 张小勇,张庆,周峰武,饶沛南,周帅
      2019(5): 63-67.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103
      摘要:详细分析了三电平Buck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不同时段的等效电路,推导出滤波电感、输入电容和输出电容的理论计算公式,采用Saber软件对电路原理进行了仿真,通过设计1台工程样机进行试验测试,验证了理论分析及计算的正确性。  
      关键词:三电平;斩波变换器;车载变流器;滤波电感;电容;仿真   
      747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4888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 姜东杰
      2019(5): 68-71,76.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015
      摘要:列车牵引逆变器输出电能品质与牵引系统关键部件的工作状态紧密耦合。分析了牵引电机转子断条故障、电机定子匝间短路故障及逆变器IGBT开路故障状态下定子电流的特定谐波分量特性。针对定子电流故障特征,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对故障特征进行识别,提取特定谐波分量,提出了以特定谐波分量含量与基波含量比值大小定位故障部件的故障诊断方法。搭建了牵引系统状态监测仿真模型,验证了提出的故障特征与故障诊断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逆变器;电能品质;故障特征;快速傅里叶变换;故障诊断;仿真   
      599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4878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 宋辉,王立德,李召召,杜晓敏
      2019(5): 72-76.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016
      摘要:为了提取不同运行状态下列车通信网络的故障数据特征量,测试不同程度退化的网络性能,以便于对车载网络进行故障诊断和健康管理的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MVB网络故障注入设备。通过研究网络故障的发生原理,实现了MVB网络阻抗不匹配、间歇性断路、数据帧错误等故障注入;同时以锁存器(latch)亚稳态结构作为随机数熵源,提出基于“LFSR+latch”结构的真随机数生成模型,模拟偶发性、随机性故障的发生;最后搭建了MVB网络测试平台,通过采集各故障模式下的MVB网络波形数据,提取特征量,进一步验证故障注入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MVB网络;故障注入;真随机数;解编码;故障诊断   
      694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4866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 卜丽东
      2019(5): 77-81,86.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017
      摘要:对大功率牵引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永磁电机在基于异步调制模式、SHEPWM调制模式和方波模式时的系统控制策略。研究了SHEPWM调制模式的工程实现方法和不同PWM模式下的动态切换方法等关键技术。经过半实物仿真验证,该控制策略在全速度范围内控制性能良好,动态切换过程中电流平滑稳定。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半实物仿真;SHEPWM;弱磁控制;动车组   
      636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4857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 王波,罗世辉,汪科任,席卿浩,马卫华,邹瑞明
      2019(5): 82-86.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018
      摘要:为分析中低速磁浮车辆在直线段上2种不同磁轨关系的动力学性能的差异,分别采用弹簧阻尼法和悬浮控制法建立磁轨关系模型,分析2种磁轨关系力学特性,对采用PID控制的悬浮控制法的悬浮刚度和阻尼进行等效处理,并转换成弹簧阻尼法中的线性刚度和阻尼。通过仿真分析发现:2种模型在直线段的垂向平稳性、车体和构架的垂向加速度相差很小,有相近的计算精度;悬浮力最大值和3б统计值相差很小,均不超过0.2 kN。因此,在计算中低速磁浮车辆直线动力学性能时,弹簧阻尼模型可以替代悬浮控制模型。  
      关键词:磁浮车辆;悬浮控制;弹簧阻尼;磁轨关系;动力学性能;中低速磁浮车辆   
      611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4841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 艾精文,丁庆,高英瀚,唐芬,童亦斌
      2019(5): 87-90.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019
      摘要:传统的单相整流器为升压变换模式,在低压应用场合,需要在整流器输出端增加额外的降压环节。双Buck单相整流器能够直接实现单级降压整流,同时具有功率解耦功能,能够实现对直流侧二次电压纹波的抑制。文章首先对传统整流器存在的二次功率耦合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围绕交错式双Buck整流器的工作原理及硬件参数设计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单载波的交错式脉宽调制方法来简化控制器设计,最后通过试验对交错式双Buck单相整流器的单级降压整流、功率解耦和交错式脉宽调制功能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整流器;参数设计;功率解耦;Buck电路   
      469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4827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城市轨道车辆

    • 胡家喜,何亚屏,曹佳,成正林
      2019(5): 91-94,143.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020
      摘要:滤波器的选型对变流器输出谐波的影响至关重要,文章以城轨再生制动能量回馈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LCL滤波器与LC滤波器的滤波效果。同时,考虑牵引网络参数对城轨再生制动能量回馈装置输出谐波和谐振峰值的影响,采用一种基于比例环节的虚拟电阻串电容法用来消除谐振峰值,增强系统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虚拟阻尼方法在工程应用上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LCL滤波器;再生制动能量回馈系统;牵引网络参数;比例环节;虚拟电阻串电容;仿真   
      534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4813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 肖晨,周兴祥,王会发
      2019(5): 95-99,104.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021
      摘要:当地铁车辆在供电出现故障或者所处轨道无供电装置时,通过车辆自带的蓄电池作为动力电源,可实现段场内及正线AW3载荷23‰坡道上的正常启动,完成转轨或者自牵引到最近站点,减少救援工作量。目前,大部分地铁车辆采用镍铬电池作为辅助电源,受体积、重量以及放电率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在正线线路上作为牵引动力进行批量应用。锂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动力电源,在体积、重量、环保性、放电率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其在地铁车辆上的实际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锂电池;地铁车辆;动力电源;城市轨道交通   
      574
      |
      1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4797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 陆海英,王文华,任利惠,冷涵
      2019(5): 100-104.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022
      摘要:为实现跨坐式单轨列车既有低地板车辆结构优势,同时又能提高曲线通过性能,本文基于跨坐式单轨车辆耦合转向架,在相邻车体下部采用耦合转向架,端部车辆采用带有摇枕的单轴转向架,提出了跨坐式单轨列车总体方案。仿真分析表明:新型跨坐式单轨列车的端部转向架和两车之间的耦合转向架在圆曲线上基本能够处于径向位置,消除了走行轮的侧偏力和回正力矩,同时减小了导向轮的径向力。  
      关键词:单轨车辆;耦合转向架;动力学;城市轨道交通;仿真   
      389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4784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 孙磊,吴命利,孙继星,郝紫惠,潘磊,李天册
      2019(5): 105-110,128.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111
      摘要:结合实际运行的地铁线路、车辆电气参数,重点研究了整流机组电气特性,提出基于整流机组外特性的地铁车辆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建立“变电所-牵引网-地铁车辆”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地铁车辆短路暂态过程计算结果与仿真对比,波形误差小于5%。对实际运行工况进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可校验“车-网”保护配置的可靠性。研究工作为选择直流快速断路器、确定系统保护配置以及评估系统供电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  
      关键词:地铁车辆;整流机组;外特性;短路电流;车-网-所模型;仿真分析   
      361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4769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 文永翔,周文祥,陈阳,张珍,张晓阳
      2019(5): 111-115.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110
      摘要:针对独立轮对在轻轨车辆上的应用问题,研究了一种将行星差速器与下置车轴相结合的独立轮对结构,该结构可以提高独立轮对导向能力。通过对几种主流的轻轨车辆结构进行分析表明,合理的车辆结构型式可提高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其中浮车型式的车体转向最为灵活,转向架可径向通过曲线,有利于减轻轮轨磨耗、降低噪声。同时对国内外低地板轻轨车辆的转向架型式研究发现,采用独立轮对转向架能轻易满足轻轨车辆的100%低地板率。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主动控制方式的独立轮对,可以径向通过小半径曲线。  
      关键词:轻轨车辆;独立轮对;行星差速器;控制;仿真;城市轨道交通   
      709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4755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 徐广伟,刘建城,陈东,钟源
      2019(5): 116-120.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025
      摘要:为了使动车组在出现弓网故障时能尽快驶离故障区域,或在故障区域等待救援时动车组空调能够继续工作,以提高乘客的舒适度,降低乘客的不满意度,提出一种采用动车组蓄电池供电来解决应急牵引或空调应急工作的系统及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在任何一个线路区间发生供电故障时,车辆具备应急自走行功能,并且空调还能部分正常工作。试验表明,在同时发生应急牵引和空调应急工作的工况下,动车组最少可应急行驶20 km,能极大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效率。  
      关键词:动车组;应急牵引;逆变;应急供电;蓄电池   
      838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4741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 景小锋,陈绍基,张亮
      2019(5): 121-124.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026
      摘要:为解决广州地铁3号线列车空气弹簧载荷内压偏低进而影响列车性能的问题,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通过实验室测试和装车数据测量对比的方法,确定了空气弹簧系统改进的具体方案。改进产品经过型式试验和装车考核验证,证明性能可靠,能有效解决空气弹簧载荷内压偏低问题,消除了安全隐患。  
      关键词:地铁车辆;空气弹簧系统;载荷内压偏低;技术改进   
      516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4731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 彭章硕,杨斌,陈勇,万伟
      2019(5): 125-128.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027
      摘要:根据长沙地铁1号线双向变流型再生电能吸收利用系统设备的性能和配置情况,制定了8种不同的运行模式并进行测试跟踪,通过试验数据对比,得出各运行模式节能情况,同时对再生电能吸收利用装置的无功补偿功能进行了测试。试验表明,再生电能吸收利用装置运行时节能效果明显,减少了制动电阻的电能消耗,同时具有无功输出功能。分析结果对后续建设线路相关设计方案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长沙地铁;能耗;再生电能吸收利用装置;无功输出   
      623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4720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试验检测

    • 潘宇雄,周桂法,汪旭
      2019(5): 129-132.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028
      摘要:为有效进行加速寿命试验方案的设计,完成轨道交通电子产品的剩余寿命预测,需要设计并实施加速寿命试验的预试验。根据产品运行的环境特点,结合可靠性研制试验的步进应力施加方法,分温度、湿度和振动3种应力分别设计预试验。通过预试验实施,确定了温度、湿度和振动的极限应力水平,相关试验结果可为加速寿命试验方案设计提供输入和指导。  
      关键词:加速寿命试验;预试验;寿命预测;可靠性;应力   
      414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4708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 丁行武,魏苇,卜继玲,王士强,邹波,王涛
      2019(5): 133-136.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029
      摘要:提出了一种具有变刚度特性的用于轨道车辆转向架轴箱定位系统的液压球铰,它主要通过在橡胶体中内嵌液压机构来实现动态刚度的提升。介绍了其变刚度的实现原理,并采用试验的方法重点研究了该液压球铰的频率相关性、振幅相关性和预载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液压球铰能够实现低频低刚度和高频高刚度的变刚度特性,而且其变刚度特性与激励振幅和预载水平强相关。所述结构方案和研究结果对指导液体橡胶复合减振技术在轨道车辆上的工程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轨道车辆;液压;球铰;变刚度特性,减振技术   
      404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4692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 陈丙炎,张卫华,宋冬利,程尧
      2019(5): 137-143.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120
      摘要:针对在低信噪比和强非高斯噪声存在的情况下滚动轴承故障信号难以有效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最优解调频带识别方法并应用于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该方法利用特定频带信号的包络谱幅值的稀疏度来度量故障脉冲,按照稀疏度最大原则自动识别最优解调频带;根据最优解调频带获得带通滤波后的最优解调信号,对最优解调信号的包络谱进行分析来识别滚动轴承故障及其类型。采用振动信号仿真模型和滚动轴承试验台获得的轴承故障信号来测试该方法的有效性,并把测试结果与快速峭度图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快速峭度图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共振频带,并且在低信噪比和强非高斯噪声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准确提取轴承故障特征。  
      关键词:最优解调频带;稀疏图;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快速峭度图   
      569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4680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 张金林
      2019(5): 144-146,155.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031
      摘要:基于对机车整体车轮的应用情况的分析和对相控阵技术的研究,针对机车整体轮的结构特点与缺陷易发区域,采取实例分析与CIVA仿真相合的方式,验证相控阵超声技术在机车整体车轮探伤检测中的应用效果,给出机车整体轮轮辋与轮辐缺陷的检测方案,补充当前机车整体轮轮辐区域的探伤方法。  
      关键词:机车;整体车轮;相控阵超声;径向缺陷;周向缺陷;仿真   
      390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4670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 汤钧元,吴峻,李洪鲁
      2019(5): 147-151.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121
      摘要:为保障高速磁浮列车运营安全,必须对轨道进行周期性检测和维护,传统的以人工、轨检车巡检的检测方式会影响车辆正常运营且检测效率低。在分析轨道和转向架特点基础上,设计了搭载式的动态轨道检测系统。该系统具有可移植性强、检测效率高的特点。提出了检测系统的离线数学检测模型,并以仿真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试验证明系统检测误差在±0.2 mm以内。  
      关键词:高速磁浮;轨道不平顺;动态轨道检测系统;离线检测数学模型;仿真   
      617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24659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运用维保

    • 方长征,李开晔,刘杰
      2019(5): 152-155.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9.05.129
      摘要:介绍了DK-2型机车制动机闸缸压力控制原理,针对目前DK-2型机车制动机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增加制动机故障安全导向、检修维护要求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经过试验验证及现场运用考核,证明改进方案提高了DK-2型机车制动机的安全性、可靠性。  
      关键词:DK-2型机车制动机;闸缸压力控制;安全导向;故障诊断;检修维护   
      471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0919420 false
      发布时间:2021-12-13
    0